重燃制造业回流争论

Dive into business data optimization and best practices.
Post Reply
pappu6329
Posts: 259
Joined: Sat Dec 28, 2024 3:14 am

重燃制造业回流争论

Post by pappu6329 »

编者注:Yossi Sheffi 的本专栏最初发表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供应链思想领导力网页和LinkedIn Pulse。经作者许可转载。



回流是指将之前转移到中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的做法。一些人认为,近年来这一趋势加速发展,正在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实力。

最近发表的研究表明,这些说法有些夸张,而回流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能起到救世主的作用。

根据第二份年度科尔尼回流指数,回流再次未能跟上离岸外包的步伐。该指数将美国制造的商品与从中国和越南等 12 个提供制造能力的主要国家进口的商品进行比较。指数为正值表示净回流,负值表示净离岸外包。

2015年,该指数从2014年的-30降至-115,创下近十年来最大同比降幅。科尔尼公司进行的宏观经济分析显示,美国从这些国家的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国内制造业。

支持制造业回流的一个主要理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该国作为 越南电子邮件列表 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下降。因此,现在美国公司将业务转移回美国具有商业意义。此外,将生产线转移到更靠近国内市场的地方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响应当地需求的变化,并避免将产品运输数千英里所带来的一些风险。

然而,科尔尼公司认为,面对中国成本的上涨,企业纷纷转向其他低成本亚洲国家的工厂,而不是增加在美国的生产。

这项研究引起了备受推崇的制造业回流趋势支持者的强烈不满。他们指出,大量美国制造商正在考虑将某些业务回流,许多成功案例也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有效性。

不幸的是,回流问题往往招致过多的争议,很难准确描绘出事情的真相。急需的工作岗位正在回流美国的想法带有政治色彩,尤其是在总统选举年。毫无疑问,一些美国公司已经扭转了其离岸外包战略。但这是否意味着该国制造业基础的复苏则很难确定。

我的同事、麻省理工学院交通与物流中心(MIT CTL)副主任 Jim Rice和客座研究员 Francesco Stefanelli 研究了 2014 年的数据。Robert Wright 在2014 年 9 月 7 日的《金融时报》上报道了该结果。

他们的研究调查了约 50 家计划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的公司。他们发现,宣布的回流项目中,真正得以实施的相对较少。此外,对就业水平的净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单个回流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可能相对较低。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