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实际上会发现可控核聚变,本质上它在市场需求上并不是那么迫切,因为人类有大量的可裂变反应堆可以用。说白了一定要用的话,还有氢弹可以用,其实也是可以发电的,苏联有相关的方案。如果要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话,那是一个非常优雅且非常理想的目标。但是坦率来说,ROI可能还没有把第一遍做大点高,就人类现在的能量需求的话。所以我觉得如果还要几十年的话,这种技术大概率已经前置成熟了。
比如说核聚变,已经有氢弹了,所以聚变这个反应其实已经落地了,它相当于是第二代或者更先进的改进过程。如果是量子计算,我们谈的更多是第一代落地的本身。我觉得并不存在有这样的技术是还要十几二十年去做出来的。
来源:ResearchGate
泓君:亚马逊现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Roger:他们做的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超来进行scale。
所有大公司都做超导量子比特,包括谷歌、IBM、亚马逊,只是不同的 冰岛 whatsapp 号码列表 超导量子比特。从公开信息来说,亚马逊做的是一种比较新的超导量子比特,叫Cat Qubit(猫量子比特), 但是谷歌显然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泓君:微软呢?
Roger:微软当年觉得量子计算很遥远,他们其实开始的很早,应该不比谷歌晚,但是他们走的一个是叫拓扑量子比特的路子,就是一个完全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能证明的东西,他们八成已经放弃了。
所以他们现在更多的是想去做跟别的量子计算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比如说他们现在之前跟Honeywell的分拆公司叫做Quantinuum合作了所谓的逻辑量子比特计算。最近又跟UC Berkeley的一个分拆公司做基于原子的逻辑量子比特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