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坚持是争取高管目标的关键吗?透视战略耐力在C-Level关系建立中的作用

Posted: Tue May 27, 2025 3:46 am
by rochona
在B2B销售和企业关系构建中,赢得一位C级高管(CEO、CFO、CTO、CHRO等)的认可,无疑是最高层级的挑战之一。这些人是企业的方向制定者和资源配置者,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在长期战略、组织效能和风险控制等层面。能够与C级决策者建立稳定、有效的关系,常常意味着更大的合同、更快的推动、更深的合作。然而,很多销售人员或商务拓展者在面对这些高管时,往往在数次“石沉大海”后选择放弃,转而寻求更容易响应的中层或执行层目标。那么,问题来了:在争取C级目标的过程中,坚持是否真的重要?或者说,策略性地“坚持”是否比一次打动更关键?

第一段:高管思维与决策周期的“不对称”——为什么不能期待一次成交?

首先我们要正视一个现实:C级高管的时间极其有限,对外部信息的容忍度也极低。他们习惯于迅速判断信息的战略价值,并以“删减”为第一原则来应对信息洪流。这意味着,不是你的方案不好,而是他们还没看到你。在实际业务中,我们看到大量优秀的项目、方案、技术,最终并未被采纳,不是因为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无法在“正确的时间”进入C级视野,或者没有坚持到高管开始重视该问题的时候。

高管决策的典型特征是“周期长、窗口短”。他们可能几个月对某一话题无动于衷,但一旦触发某项战略转型或内部痛点爆发,态度会在短时间内大幅转变。这个节奏差,造成了不少销售人员或创业者误判时机、匆忙退 C级联系人列表 出。在这种动态环境中,持续地、不冒犯地、策略性地坚持联系,恰恰是赢得注意力的关键之一。换句话说,你不是要一次性说服他,而是要在他准备好“被说服”的时候,刚好出现。

第二段:坚持不是死缠烂打,而是基于节奏与价值的“复利战略”

在谈坚持之前,我们要明确一点:坚持不是频繁骚扰、盲目重复,而是建立在策略和价值更新基础上的长期关系培育。真正有效的坚持,类似于复利效应。你第一次发送材料,对方未回复,第二次发送更新时提及了近期行业变化,第三次传达了某个行业领先客户的采纳案例,第四次顺便邀请他出席一个闭门圆桌会……每一次互动都基于新的内容、新的视角,体现出你对对方角色、行业和痛点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也展现了你不是“推销者”,而是“长期价值伙伴”。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构建“多触点战略”来实现。例如:

邮件更新内容不再是“我们是否可以安排一个会议”,而是“这是一份针对贵行业定制的趋势预测,希望对您的战略讨论有帮助”。

在LinkedIn或社交媒体上持续评论、分享与高管相关的内容,建立“熟面孔”印象。

通过公共演讲、行业白皮书、联合研究等方式,让自己成为他所关注圈层中的“内容制造者”,而非“信息打扰者”。

坚持的关键,是让每一次出现都带来新的价值,并以长期陪跑的姿态,而非短期成交的压力感,去慢慢构建高管对你的信任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经历数次沉默、甚至拒绝,但只要保持策略性跟进,你便会发现——很多成交,恰恰发生在最初看起来“没有回应”的对象身上。

第三段:战略耐力与心理准备——为高管客户设定“长期战术”

成功争取C级客户,归根结底是一场“心态马拉松”。这不仅考验你的专业能力、内容输出力,更考验你的战略耐力。太多人在早期几次碰壁后便认为“这个客户没戏了”,而忽略了C级客户的认知周期本身就需要时间。实际上,他们可能在默默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只是尚未到表达兴趣的节点。一位CMO曾分享:“我一般会在几个月里观察某个供应方的思维方式、专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结构感,确定他是否值得投入我的时间。”也就是说,你的坚持可能不会立刻带来回报,但正在悄然积累“被选择”的可能。

因此,面对C级客户,建议建立以下三个层级的坚持策略:

短期目标:打入其注意力边缘,例如通过社交触达、轻量沟通建立初印象。

中期目标:通过内容触达或小型合作让对方感知你的专业能力与风格。

长期目标:在战略变化或需求明确时,成为第一个被想起的人。

坚持的真正意义,在于将自己“嵌入”对方的认知模型之中。一旦发生转型、预算重启、组织换届等事件,你将处于优先被考虑的位置。反之,如果早早放弃,则意味着所有前期铺垫都会归零。因此,在追求高管客户的道路上,坚持不仅重要,而且是必须具备的战略素质。

结语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坚持是争取高管目标的关键吗?答案是是的,但前提是你坚持得足够聪明、足够有节奏、足够长期主义。与C级客户打交道,不是速战速决,而是“长期布阵、精准推进”。当你成为那个“从不打扰、但一直存在”的专业合作者,最终的信任与合作,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