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 B2B 销售环境中,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单靠 SDR 团队打冷电话、群发邮件,已经很难有效接触真正具有决策权的高管层。与此同时,那些负责预算、推动战略的 C-Level 决策者,越来越倾向于“自发研究”、“同行背书”、“内容信任”来决定是否开启一场对话。
这时,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
SDR 团队如何不只是“堆量”,而是更有策略地打通高管层?
答案不是取代 SDR,而是将他们的能力与 高管拓展工具(Executive Outreach Platforms) 结合,形成一套“人 + 系统 + 策略”的组合打法。
我在一家中型 SaaS 企业(服务客单价在 $2k~$20k MRR 区间)管理 8 人 SDR 团队超过两年,经历了从“撒网式广泛外呼”到“高管定向精准开局”的完整转型过程。这篇文章将围绕以下三段展开我们如 C级联系人列表 何结合 SDR 团队与高管拓展工具,实现获客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
一、SDR 的角色正在演化:从执行者走向“信任运营员”
很多企业将 SDR 定位为“销售的前端执行机器”:拨号、发邮件、跟线索、设置会议……但在今天的信息饱和时代,仅靠这些“触点堆积”很难打动一个身处高位、时间有限、判断敏锐的高管。
我们曾分析过近 200 个成功获客的高管线索,发现了一个共性:客户不是因为第一封邮件好,而是因为整个沟通过程展现了理解、尊重和思考。
于是我们开始重新定位 SDR 的职责:
从“单点沟通者”转变为“关系节点连接者”;
从“发送模板邮件”变为“策划高管对话路径”;
从“推销工具”变为“建立信任资产”。
为此,我们为 SDR 配置了多种辅助工具,帮助他们不只是“联系高管”,而是“理解高管+影响高管”。
例如:
目标 工具类型 示例工具 用法举例
明确高管画像 数据洞察 Apollo、ZoomInfo、Clay 定位职务层级、所在行业、技术背景、LinkedIn行为轨迹
捕捉兴趣信号 意图监测 Bombora、6sense 判断是否近期在寻找解决方案、有采购意图
增强可信触达 邮件自动化 Outreach、Reply.io 构建基于“内容洞察→行业共鸣→轻量对话”的序列
私域渗透 社交触达 LinkedIn Sales Navigator、Warmly SDR先“做朋友”,后“邀交流”,避免直接推销反感
通过这种方式,SDR 不再是一个“初级销售员”,而是一个潜在客户旅程的设计师。
二、与高管层拓展工具结合:从线索列表到对话资产的跃迁
传统的线索开发关注的是“数据量”——有多少邮箱、职位、公司。而真正与高管级别对话,靠的不是数量,而是如何在对的时间、以对的方式出现,促成对方愿意回应的对话。
这正是高管拓展工具(如:Clay、Cognism、Warmly、Sendspark、Mutiny)出现的价值所在。它们不只是“找人”,而是帮助你理解这个人。
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这些工具嵌入到 SDR 工作流中:
1. 精准的 ICP+高管建模:不再“人多即好”
Clay 允许我们结合多源数据建立极度细化的 ICP 模型,例如:
公司行业 = SaaS or 数据基础设施;
职位 = VP / C-Level;
使用工具 = Salesforce + Segment;
地域 = 北美;
CTO 在过去6个月内更新过 LinkedIn 并点赞过某场会议内容。
这让 SDR 得以聚焦那些**“真正值得花时间打动的人”**,极大提高时间利用率。
2. 多触点、多维度信息赋能 SDR 个性化触达
通过 Warmly 或 Humantic AI,SDR 能提前知道目标高管的沟通偏好(是倾向直截了当,还是偏好数据佐证)、兴趣背景、社交行为,从而在第一封触达邮件中,展示出“不是模板”的理解。
一位 SDR 在邮件开头引用了对方最近在 LinkedIn 转发的关于“构建AI辅助分析栈”的帖子,立刻收获了 CTO 本人亲自回复:“你竟然真的读了我发的那篇报告,来谈谈吧。”
3. SDR + 高管触达工具 + 高管“信任中介”联动出击
我们还设置了一种“3层影响打法”:
SDR 使用工具发现线索 + 背景洞察;
联合创始人或销售 VP 发起 LinkedIn 或邮件私信(站在“行业交流”角度);
通过已有客户/投资人等“信任中介”做轻量引荐(如“Hey,这家公司我听说过,你们应该聊聊。”)
这种方式能极大提升 C 级高管回应率,背后的逻辑是:高管不是怕信息,而是怕时间被浪费。你的理解力和可信度,决定了你有没有被回应的价值。
三、从 SDR 流程到组织能力:用系统化打法驱动高管开局
我们认为,SDR 与高管拓展工具的结合,不只是“用上了几个 SaaS 工具”,而是整个团队运营理念的升级。
我们基于过去12个月的实践,逐步构建出一套适用于中型 SaaS 团队的高管拓展协同机制:
阶段 SDR 角色 工具支持 协同动作
ICP 建模 数据分析 Clay、Apollo 与市场部共建目标清单
线索收集 调研 & 验证 ZoomInfo、LinkedIn SDR自行筛选+内容搭建
初步触达 个性化沟通 Outreach、Sendspark 构建序列 + 视频引导
引荐加速 背书搭桥 Warmly、Mutiny 引入内部高管发信/转发
会议转化 高管跟进 Hubspot、Gong AE参与、客户成功提前接入
最关键的变化不是流程优化,而是:
SDR 团队变得更加“拥有信任敏感度”,知道如何建设信任;
销售组织变得“更像一个联合情报部队”,每个角色都服务于更大的“开局战略”;
工具不再是冷冰冰的流程组件,而是赋能 SDR 产生“人性化对话”的加速器。
结语:高管开局不是靠“人多”,而是靠“打法重构”
SDR 团队和高管拓展工具的结合,不只是提升工作效率,更是一次 B2B 获客思维的更新。你不是在“找高管”,而是在寻找那些愿意被理解、值得被说服的战略角色。
你需要:
SDR 团队具备策略性思维;
工具系统能助力他们执行更有信任感的拓展动作;
组织机制支持从上到下的联动,共同服务于“高质量开局”这件事。
我始终认为,未来最成功的 SDR 团队,不是“打最多电话的团队”,而是“最像顾问、能影响高管决策”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