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客抵达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世界银行集团总部时,迎面而来的便是一面巨大的石墙,上面刻着这样的话:“我们的梦想是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几十年来,消除极端贫困的雄心一直推动着国际发展部门的议程。它支撑了千年发展目标(MDG)——一套旨在帮助世界上最贫困人口的全球目标和行动——并成为众多国际运动、筹资计划和发展计划的焦点。
从许多方面来看,这些努力都非常成功。据估计,2013 年世界人口中只有不到 11% 的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而 1990 年这一数字约为 35%。可以想象,未来这一数字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我们对如何减少贫困的了解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全球发展的下一个前沿——解决根深蒂固的不平等问题。这些统计数据目前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据估计,1990 年至 2010 年间,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上升了约 11%。
2015 年,继千年发展目标之后,全球新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也包含了减少不平等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它已将创新作为每个国家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也包含创新。第九个目标明确提到了创新,该目标侧重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但也融入了其他目标,因为实现所有 17 个目标需要在许多层面进行变革。
作为一家关注全球发展的创新基金会,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福音。然而,将创新视为减少不平等的途径并不像乍一看那么简单。
新技术在减少贫困、改善生活机会和结果方面 垃圾数据 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可以预防疟疾传播的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到扩大银行和医疗保健信息获取渠道的移动应用程序,再到增加偏远社区清洁水供应的太阳能水泵。
显而易见的是,创新过程正变得更加包容,一系列旨在让更多人参与的新技术应运而生,例如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和社会创新。某些形式的创新明确侧重于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结果和过程:我们正在研究节俭创新在向更多人开放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作用。
但创新也会加剧不平等。“偏向技能的技术变革”这一概念已引起广泛关注,即新技术为技能最高的人创造就业机会,而其他人则被抛在后面。创新水平高的地方往往更加不平等 -以旧金山为例- 而创新型公司在城市或地区的存在可能会形成一个循环,这些地方变得越来越成功,而其他地方则越来越落后。
虽然近年来技术创新推动了多个中低收入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但其对减贫和不平等的影响却大相径庭。例如,在中国,绝对贫困率已经下降,但不平等现象直到最近才有所加剧;而在印度,尽管该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过渡到中等收入国家,但贫困率几乎没有变化。当然,从全球层面来看,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并不均衡,从而造成了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例如预期寿命方面的差距。
因此,全球发展部门和其他部门不应仅仅假设创新会减少不平等,而应有意识地探索创新在过程和结果中的包容程度,如何增强其在促进更大平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任何负面影响。我们计划在明年的 Nesta 会议上更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
我们还特别希望发现和与开发可能有助于减少不平等的创新的新参与者合作,即使他们没有正式被认定为发展部门的一部分。我们在其他地方将他们描述为“发展变种人”——初创企业、社会企业和公民组织的集体(通常起源于全球南方),他们正在想出新的发展方式,并在过程中将不同的声音带入其中。
我们在未来六个月的具体目标是更清楚地了解这些“变种人”是谁,并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方法的创新潜力以及他们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与问责制、代表性或在产生社会影响和经济利润之间取得适当平衡相关的挑战。我们还想探索如何在这些机构和更“传统”的发展机构之间建立有用的关系。所以如果你知道——或者你就是!